作家「AI作弊」被抓现行,小说中惊现Prompt,网友:太丢人了,好歹删干净啊……

想象一个情景 :你躺在床上,翻看着一部评分还不错的奇幻小说,正当故事情节逐渐走向高潮、你也逐渐代入其中时,结果出现了一行字——

“我重写了这段内容,使其更符合 J. Bree 的风格……”

……什么鬼???剧情反转、隐藏任务、还是穿越剧?等回过神来后,你会立刻顿悟:不,这不是小说角色的台词,也不是彩蛋,而是——一个 AI 提示词。

是的,本来该藏在创作幕后、引导 AI 生成文本的“提示词”,如今却堂而皇之地印在了书页上——更尴尬的是,这还不是个例。

最近,越来越多读者在出版小说中发现了类似“AI 提示词”残骸:有人在正文里写着“增强女主情绪表现”,有人干脆贴出“优化段落如下”,还有人直接引用“J. Bree 风格模仿”命令……场面尴尬得就像是 AI 自己跳出来喊:“这段是我写的!”

火出圈的“AI 穿帮现场”

先让我们从最近闹得最凶的一本说起。在浪漫奇幻小说《Darkhollow Academy: Year 2》中,一位读者在第三章的场景描述中,发现了这样一段格格不入的文字:

“我重写了这段内容,使其更符合 J. Bree 的风格,加入更多张力、粗粝情绪,以及隐藏在超自然元素之下的原始情感。”

显然,这并不是角色台词,更像是作者向 AI 提示的一段 prompt。翻车证据一目了然——这本小说的作者 Lena McDonald 明显使用了 AI 协助创作,并要求它模仿另一位知名作家 J. Bree 的风格。尴尬的是,她居然忘了删掉提示语。

目前,这本书在亚马逊已经搜索不到了,疑似下架,但通过谷歌仍能找到这个页面。尽管官方版本已将该提示语删除,但相关截图仍在 Reddit、亚马逊评论和 Goodreads 页面上疯传。

对于此事,不少网友直呼“尴尬到脚趾抠地”,有部分读者愤怒留言:“这作者是在用 AI‘写’小说吗?看起来确实是这样。我建议大家去查一下,已经有人发出书中出现 AI 提示语的截图了。”还有评论直指这种行为就是“赤裸裸的剽窃”:“她就是用生成式 AI 来模仿其他作者文风的骗子!”

受此事件影响,《Darkhollow Academy: Year 2》这本书在 Goodreads 上的评分迅速下跌,部分评论甚至使用了“AI 垃圾内容”一词来形容作品质量。但小说作者 Lena McDonald,她似乎在网络上“完全失联”。有媒体试图在多个平台(官网、Instagram、Facebook)寻找她的踪迹,都一无所获,任何联系方式都找不到,她也未做出任何回应。

有的甩锅校对,有的主动认错

而正如开头所说,这并不是孤例,甚至在今年就已经发生了几起。

今年 1 月,作者 K.C. Crowne 在其黑帮题材小说《Dark Obsession: An Age Gap, Bratva Romance》中,留下了一段显然来自 AI 的标注:

“以下是你段落的增强版,让 Elena 更具亲和力,并增加了一些幽默感,同时对 Grigori 进行了简洁而感性的描述。为清晰起见,修改处已加粗标记。”

在今年 2 月出版的海盗题材小说《Rogue Souls》中,作者 Rania Faris 也在文中突然插入了一句:

“这段内容已经很不错了,但可以进一步精简,在保持你所追求的紧张感和讽刺情绪的同时,让表达更尖锐有力。以下是优化版本:”

被点名的这两位作者,情况比 Lena McDonald 要好一点——至少出面回应了。

Rania Faris 坚称自己“从未使用 AI”,并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她把小说稿件分享给了两个写作小组中认识的朋友协助校对,结果其中一人“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原文进行了 AI 润色。

“我想明确一点:我从未批准使用 AI,且坚决谴责这种行为,因为它不道德、损害写作艺术、也破坏写作环境。”

不仅如此,Rania Faris 还进一步强调,这本小说是她自掏腰包出版的,却被信任的人辜负。为此她深受打击,并表示以后不会再将手稿交给任何人审阅:“这是一次惨痛的教训……我再也不会轻易信任他人了。如果我今后还继续写作,那也会在非常不同的条件下、更加小心地进行。”

相比 Rania Faris的否认和澄清,K.C. Crowne 则直接承认了使用 AI,并承认疏忽:“我不小心上传了错误的草稿,其中包括了一个AI提示。这是完全属于我的错误。”但她补充说,虽然有时会用 AI 工具帮助构思或打破写作瓶颈,但最终出版的内容都由自己撰写,并经过了多轮人工编辑和润色,“每个故事都是由我亲手打造的”。

写书像流水线,AI 成“半公开的秘密”

事实上在小说领域,AI 辅助写作早已不是秘密。

很多作者一年出书三四本,靠自出版和读者口碑走量,通常是“单枪匹马+兼职编辑”的组合模式。节奏快、稿量大、压力猛,AI 成为写作工具也就不足为奇。

例如,在 Reddit 的 /r/reverseharem 等社区,就有许多人在用 ChatGPT、Gemini 等来起草情节、打磨对话,这早已是公开话题。但一旦“AI 提示词”被读者捕捉到,就等于“穿帮”——创作者的专业性、原创性将受到巨大质疑。

令人有些意外的是,AI 创作残留也并不违法。亚马逊 Kindle 平台目前允许发布 AI 生成与 AI 辅助的内容,但仅要求“完整 AI 生成”作品需申报,AI 辅助(如润色、改写)则无需披露。

换句话说,你只要把提示词删干净,就没人知道你用了 AI——但问题恰恰是:有些人删不干净。在自出版盛行、编辑校对环节极度依赖作者个人责任的今天,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现上述的各种“AI 穿帮现场”。

读者反噬:口碑崩塌与信任危机

对于读者而言,哪怕整本书逻辑通顺,只要一句“我优化了你的段落”泄露了 AI 的参与,整本小说的可信度就会瞬间崩塌。

从Goodreads、Reddit 和亚马逊评论区中,可以看到诸多读者留下了愤怒的声音

● “我买的是小说,不是 AI 调试记录。”

● “哪怕你用了 AI,只要写得好我也没意见。但请你至少做点‘善后处理’吧。”

● “这都不算失误了,简直是对写作这个职业的羞辱。”

类似的一星差评迅速淹没相关书籍页面,足见在小说圈内,AI 提示词“现形”是一件多么丢人的事。

当前许多平台并未强制标注 AI 辅助创作,故而读者无法从源头判断作品是否为 AI 生成,只能靠“人肉审查”发现蛛丝马迹——而一旦发现,就几乎等同于作者名誉扫地。

或许,作者使用 AI 的初始动机是为了让作品变得更好,但我们也应该重新审视创作中的“人力比例”,以及作品“署名权”背后的真正责任。

毕竟,AI 再强,也不该抢戏。

参考链接:

https://www.404media.co/authors-are-accidentally-leaving-ai-prompts-in-their-novels/

https://www.latintimes.com/fantasy-author-called-out-using-ai-after-leaving-prompt-published-book-so-embarrassing-583727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SDN”,整理:郑丽媛 ,36氪经授权发布。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