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沃斯IDG押注,浙大校友创业5年赴港IPO

第8家以18C赴港上市的特专科技企业,来了。

5月27日,智能机器人开放平台上海仙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仙工智能)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主板挂牌上市,独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 

作为一家成立于2020年4月,距今刚满五年的智能机器人公司,2023–2024连续两年的全球机器人控制器销量排名第一,足见其发展速度和市场认可度。

另一方面,在当前具身智能热潮下,仙工智能乘势冲刺港股IPO,自然也能为其背后的投资方,如科沃斯、隐山资本、华创资本、IDG资本、赛富投资基金等,提供退出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招股书显示,仙工智能今年4月刚刚完成7000万元C轮融资,投后估值约32.7亿元。

浙大校友联手创业,隐山资本科沃斯IDG都来了

现年35岁的赵越,在机器人系统架构和深度学习算法方面拥有十余年经验。他拥有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士学位及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曾两次作为队长带领浙江大学团队于2013年及2014年获得RoboCup机器人足球比赛世界冠军。其主导研发了SRC系列控制器,持有36项发明专利。

值得一提的是,凭借对机器人的热爱,赵越是在中途退出医学直博之路后,重新备考控制方向研究生,算得上“弃医从工”。

读研时的赵越,来源:铅笔道

毕业后,赵越曾在福物机器人短暂担任过8个月的总经理。随后在2015年10月,他与此前共同参赛的4位同学创办仙知机器人,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这家公司主要面向服务类与工业类机器人集成商与厂家,生产设计相关软件方案与硬件。

由于在RoboCup机器人足球比赛上接连取得好成绩,仙知机器人在业内口碑不错,很快便有客户和投资方找上门来。截至2017年8月,仙知机器人合作的终端客户与集成商共60家左右,并接连获得了游族网络、千辰投资、科沃斯的投资。

此后,赵越拉上无比熟悉的几位创业拍档——叶杨笙、王群(均曾作为团队核心成员赢得RoboCup机器人足球比赛世界冠军)等,于2020年4月另起炉灶创办了仙工智能,之前创办的仙知机器人则在2020年12月完成清算,并在2023年8月注销。

值得一提的是,赵越是仙工智能战略市场负责人&执行董事丁霞女士的配偶、联合创始人兼产品研发负责人&执行董事叶杨笙的姻亲表兄。

资料显示,丁霞拥有苏州大学理学硕士学位,中欧商学院EMBA在读。于2021年12月加入仙工智能前,她曾在科沃斯机器人任投资总监以及X-MAN加速器总经理,并于该公司获得机器人行业丰富的资本运营及商业化落地经验。

或许与这一层关系有关,赵越前后创办的仙知机器人和仙工智能,均获得了科沃斯投资。科沃斯在仙工智能智能股东身份,系其在该公司成立时签订的可换股债券协议及A轮融资协议。类似的A轮融资投资方还包括普洛斯旗下隐山资本、华创资本、惠银投资等。

随着国内制造业升级需求迫切,工业机器人迎来了更大的成长机遇。在工业场景下,产品产线非标化、任务多样化、厂区环境多样等因素,都导致了移动机器人的门槛更高、更加需要非标的能力。仙工智能的优势在于以标准化产品支撑非标应用场景,通过标准的核心控制器及系统软件将全部功能内置,可以实现快速部署、大规模应用。

凭借于此,2021年3月,IDG资本通过天津德辉斥资3600万元入股仙工智能(其中400万元用于股权转让),成为后者的A+轮融资独家投资方;同年12月,仙工智能又获得赛富投资基金、IDG资本、浩澜资本等约1.67亿元B轮投资。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4月,仙工智能刚刚完成7000万元C轮融资(未公开披露),投后估值也是其最新估值约32.7亿元。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仙工智能董事长、执行董事兼赵越,直接持有公司约17.05%股份,并通过上海仙一等多家雇员激励平台控制约35.84%投票权,最终拥有公司约52.89%投票权,共同构成控股股东集团。

此外,隐山资本持股14.25%,系仙工智能第一大外部机构股东;华创资本紧随其后,持股约9.65%;科沃斯持股约6.45%;IDG资本持股5.35%;赛富投资基金合计持股约4.26%。

去年收入3.39亿、三年累亏1.23亿,已进军具身智能

凭借在仙知机器人时期的积累,仙工智能采用“技术+平台”双飞轮驱动业务模式,在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的同时,实现跨行业的可扩展部署,并基于“机器人大脑”—控制系统的技术与市场地位,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为客户提供机器人开发、获得、使用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根据灼识咨询,仙工智能在2023–2024连续两年的全球机器人控制器销量排名第一,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全球首家规模化的智能机器人开放平台。其中,仙工智能2024年机器人控制器销量的市占率为23.6%。

截至2024年底,仙工智能的控制器适配超过300种零部件,并支持超过1500家集成商与终端客户。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000个机器人款型通过仙工智能的平台部署,覆盖3C、汽车、自动化设备、新能源、半导体、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等超过20个细分行业,业务遍及全球超过30个国家及地区,涵盖数千个工业场景。

具体而言,仙工智能通过平台向下游集成商、终端客户提供“控制器+软件+机器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招股书显示,仙工智能的收入主要来自销售集成SRC系列机器人控制器的机器人、机器人控制器及配件、软件等。此外,该公司还为客户提供星云系统、Roboshop和Robocare等基础设施及工具链。

2022-2024年(下称:报告期),仙工智能机器人的销售金额及占总收入比例均呈持续增长趋势,分别约1.03亿、1.49亿、2.36亿元,销售占比分别为55.6%、59.8%、69.5%;其控制器的销售金额及占比则分别为4692.3万、6605.9万、5741.3万元,25.5%、26.5%、16.9%。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9月举办的第2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仙工智能带来了年度新品——全球首款通用智能机器人控制器SRC-5000,并现场演示了搭载SRC-5000的轮式人形机器人,正式宣告其进军具身智能。

今年5月15日,继全球首款一体化具身智能控制器后,仙工智能再推全球首款融合具身智能的智能叉车——具身智能叉车,推动具身智能在工业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

据介绍,具身智能叉车以完整的“大脑+小脑”感知决策体系为核心,融合多层语义地图、端到端、VLA 等多模态模型,不仅具备工业级可靠性,同时大大提升泛化能力。目前,仙工智能正在积极推动与新能源、汽车、锂电、仓储物流等行业的头部企业合作,从而丰富具身智能叉车在实际场景中的落地经验。

近期,仙工智能核心控制器系列再添新成员——SRC-1000系列,包含搬运机器人控制器SRC-1000和双舵轮机器人控制器SRC-1100,后者可满足对四足、六足机器狗等复杂仿生设备的定制化开发支持,实现机器狗从遥操到自主导航。

报告期内,仙工智能分别服务了380、587、832家客户;收入分别约1.84亿、2.49亿、3.39亿元;毛利分别约8628.9万、1.22亿、1.56亿元,毛利率分别为46.8%、49.2%、45.9%;年内亏损分别约3226.0万、4770.4万、4230.8万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约3074.8万、2090.7万、1063.1万元。

报告期内,仙工智能研发费用分别约为3931.7万、6374.9万、7131.1万元,分别占各年度收入的21.3%、25.6%、21.0%。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该公司在中国拥有174项注册专利,在其他国家拥有4项注册专利;在中国拥有52项软件著作权,在全球拥有172项注册商标。

截至2024年底,仙工智能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9285.9万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直通IPO”,作者:王非,36氪经授权发布。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