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厂商们估计最近郁闷极了。
没想到,自己研究了一辈子的美颜相机,发布会上各家撕参数、撕高清、撕镜头,结果撕来撕去,竟然会被早就停产多年的撕拉片半路打劫。
何为撕拉片?
在明星眼里,一张小小的即时显影胶片就是最强物理外挂,堪称“比证件照更权威的颜值检验机”。
而从流量上来定义,撕拉片三个字就是如今的流量密码,在各大社交平台无差别霸榜,沾上就是百万级播放量。
而最直观的表现,还得看它与日俱增的身价。
在二手平台,原价60元一盒的撕拉片已经相纸被炒到超过3000一盒,被网友戏称“纸质茅台”。如果当初囤过相纸,现在也是赚得盆满钵满了。
看准商机的线下照相馆,顺势推出各种撕拉片摄影,明星同款撕拉片拍摄价格高达300多一张。
就连有些车企也按捺不住,阿维塔就主动蹭起撕拉片流量,为了卖车也是拼了!
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已经被迫停产的产品,为何一夜间卷土重来?
答案或许就藏在“停产”二字之上。
01 惨到破产的“纸片”,一夜身价暴涨40倍
撕拉片被调侃为“新型茅台”、“高级韭菜”,但发明它的人却被乔布斯视为偶像。
宝丽来创始人,也就是撕拉片缔造者兰德,绝对是个神人。
他两次考入哈佛,又两次退学。
他一生共获得535项美国专利,仅次于爱迪生。乔布斯不止一次地表达对兰德的钦佩之情,“他是我的偶像,我立志要成为这样的人。”
兰德并不是搞摄影的,而是物理大神,最初宝丽来是一家制作偏光镜的公司。
有一天,他与女儿的一同游玩,在他给女儿拍照之后,女儿想要看到照片的效果。但他和女儿说要等一个月,女儿问到,为什么我不能立刻看到照片呢?
天下没有任何当爸爸的能抗拒女儿提的需求,兰德也是如此。
从此,一个物理学家转行研究起了照相机。
1947年2月,兰德在纽约的一场发布会上撕下世界上第一张即时显影照片——他的自拍肖像,正式宣告即时摄影诞生。
于此同时,兰德投入4年时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即时成像相机-Model 95,5年内售出90万台。
鼎盛时期,一年可以卖出超过十亿张拍立得相纸。
果然不出所料,在很短的时间内宝丽来就占据了相机产业的主流市场,有条件的家庭几乎人手一只宝丽来拍立得。
接下来的20年是宝丽来的黄金时代,1963年推出的彩色撕拉片成为最赚钱的产品,配套相机年销400万台,远远超过同期前辈柯达的彩色业务。
结果,因为撕拉片卖的太好,宝丽来还跟柯达生出了爱恨情仇。
作为胶片界的一大巨头,当时的柯达其实是宝丽来的合伙人。
因为宝丽来无法批量生产撕拉片相纸,因此柯达认为兰德的宝丽来不会对柯达的胶卷和相机业务产生威胁,甚至帮助宝丽来改进相纸配方与生产。
但这个合伙人当着当着就感到了深深的危机,自己也开始发布拍立得和撕拉片。
结果,宝丽来立即把柯达告上了法庭。因为专利侵权,宝丽来要求柯达赔偿120亿美金——这场官司硬耗10年之久,最后法官判了宝丽来胜诉。
但后面宝丽来的日子可没好到哪儿去。
20世纪末,在数码相机的冲击下,宝丽来负债累累,撕拉片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当时的宝丽来几乎被称之为“不懂创新的反面教材”,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曾经拥有最先进成像技术的公司没有及时拥抱后来的高新科技,一次又一次错过了市场红利和机遇。
由于销量不佳,2001年宝丽来宣布破产,7年后宣布彻底停止制造底片。
但今时不同往日,就在撕拉片销声匿迹之时,命运却迎来了惊人逆转。
02 收割钱包的新晋王者,其实是人性高手
说实话,跟风拍撕拉片的年轻人,未必全都是摄影爱好者。
但撕拉片一夜爆火的势头远远超过了主要流行文艺少男少女之间的拍立得:甚至单个平台关于它的播放量直接在一周内被拉爆到将近14亿,恐怖如斯!
从停产到逆天改命,撕拉片的绝地反击,多亏了两个屡试不爽的招数。
首先是把照片,玩出了盲盒的刺激感。
跟拍立得最大的不同是,撕拉片由拍摄感光的负片和带有药水包的成像正片组成。由于当时技术限制,必须要等待一段时间显影,撕拉片需要手动“撕拉”出相纸。
就是这么轻轻一撕,也造就了撕拉片独一无二的仪式感。
等等,就是这个等待显影、手动撕拉的使用过程,有没有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就是跟拆盲盒一样,带来的是惊喜感和仪式感的双重满足。
于是,中国女明星纷纷加入了撕拉片战场,看得人是赏心悦目,眼前一亮又一亮。
据说撕拉片最接近女明星真实样貌,被数码镜头折损的美丽得以高度还原,比如撕下来就是氛围感的刘诗诗。
甚至过去一直被规划到搞笑赛道的金靖,也在撕拉片的加持下,拿下了超过300万点赞。
最高一条留言被97万人点赞,写着:“果然中国女明星只有你get不到的,绝对没有不好看的。”
而到很多男明星这里,因为撕拉片不能P图,就发生了无数翻车事件。网友那是丝毫不留情面,只用了三个字评价:粘回去。
换言之,撕拉片带来的是情绪价值和亲手“接生”自己照片的仪式感。
其次,是由于停产带来的稀缺感。
由于两家主要生厂商的相继停产,撕拉片相纸在市场上的存货有限,目前市面上的正版撕拉片相纸基本来源于摄影机构或个人囤货。
且撕拉片相纸的保质期仅2-3年,如今市面上的相纸成色也因保管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
撕拉片并没有固定售价,价格不光跟流量暴涨,主要和过期时间关联,过期越晚,价格越贵。
在这个背景下,商家们顺势打出了“拍一张少一张”的营销口号,将曾经被市场遗忘的撕拉片重新包装成已经绝版的稀缺产品。
接下来,撕拉片烧钱的点还有很多。
比如废片率高达30%,拍完不仅要承受掏钱重压,还要接受这款出片神器可能不出片的可能性。
再比如宝丽来Big Shot相机拍摄4次就要消耗一个闪光灯泡,这种灯泡已经停产。有店主说,“一次性专用的闪光灯泡,100块钱只可以闪4次,成本也不低。”
如果按停产前70元一盒的价格计算,这意味着如今3000元一盒的宝丽来相纸,价格至少是停产前40倍。
03 把停产做成生意背后,藏着一个流量密码
撕拉片可能做梦也没想到,之前一直被诟病的麻烦操作,2025居然变成了稀缺的趣味,80年之后还能迎来机生的第二春。
在电子产品二手疯狂贬值的商业逻辑里,相机赛道几乎是背道而驰。
早已停产的CCD,就只能去溢价的二手市场收,普遍价位在4000左右,都能买一个入门微单了。
由此延伸出了“反高清”摄影消费潮,越是不先进、反高清,越让人难以抗拒。表面上看是复古潮流,背后更是一种压抑多年的情绪反扑。
一开始,是人们苦P图久矣。
早在两年前,挪威率先使出强硬手段,议会曾通过了一项法案: P过的照片不标注“经过修饰”是违法行为。
在互联网上活跃的挪威名人和网红,发布的广告内容如果P过图,必须注明“经过修改”,否则将被处以罚款,甚至面临牢狱之灾。
健康小麦肤色的神奇女侠,打个架也要被人蒙上白皮滤镜,化个精致妆容。
而 且P图之疯狂,已经从一开始的变美需求,逐渐发展成P图景区、P图美食、甚至发个猫狗照片都要把脸修圆,就是为了博取流量。
如今,P图之风已经升级到,苦AI照骗久矣。
当智能手机将AI技术加入拍照时,甚至可以直接干预你的照片拍摄。
被集火的最大翻车事件就是华为拍月亮,华为 P30 系列当时厂商宣传手机的长焦可以拍到非常清晰的月亮,结果被发现是手机识别到用户在拍月亮,然后在月亮的区域植入了一张提前预制好的月相贴图。
人们以为是技术进步了,结果就是 “ 拍 ” 变成了 “ 画 ” 。
后来,哪怕不加入假照片,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也会用AI不断美化照片。
比如,AI图像处理功能会在“真实”和“细节”之间不断调整,拼凑出高质量的图像。有人发现,一些手机会自动让拍出来的照片处理,让其像“水彩画”一样不真实。
甚至有人专门买多年前的iPhone用来拍照,因为那是当年还没搭载影像算法的苹果机 。
在宝丽来撕拉片的世界里,没有预设更无法模拟,快门只有一瞬,完全决定了最后的出片效果。
糊糊的画质,没有影像算法的加持,甚至不被允许调整和修改,这些缺陷反而在虚假中变得无比珍贵。
或许比撕拉片更让人渴求的,是真实。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The End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金错刀”(ID:ijincuodao),作者:张一弛,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