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64亿,超级独角兽诞生:648亿

今天,在这个超级卷的赛道,跑出一个超级独角兽:AI编程工具公司——Anysphere。

据外媒5月5日报道,Anysphere 完成一轮9亿美元(64亿元)融资,估值达90亿美元(648亿元)。令人意外的是,这距离其B轮融资仅4个月。

图注:Anysphere主营业务一览

这是个美国创业公司,成立2022年,由4个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创立。AI创业,果然是年轻人的天下。

这件事背后,对国内AI创业,有哪些启发?

– 01-

AI编程工具赛道,超级有前景,但也超级卷。

一位深耕AIGC行业3年的创业家对铅笔道表示:“从长期看,AI编程一定是有前景的,但这个方向,做的人太多了。”

在国外已经是白热化,各大巨头均主导着不同生态,比如GitHub Copilot、Cursor和Devin——并形成了一定规模化。

图注:国外AI编程工具竞争格局

GitHub Copilot与微软深度整合,总用户约有1.8亿,付费用户约180万;Cursor-Fast(Anysphere旗下产品)年收入突破2亿美元;OpenAI则是砸30亿美元收购竞品Windsurf。

AI编程工具赛道,国外已经是神仙打架,恐怕没有创业者什么份了。

那么,国内呢?百花齐放,也是巨头纷争。但在商业化阶段上,略微次于国外,新玩家的机会略大一些,巨头还没形成规模效应。

比如字节跳动,推出基于豆包大模型的MarsCode(面向国内)。此外,百度有Comate,阿里通义有灵码。

在商业模式上,国内性价比更高,基本采用的策略是:基础功能免费+高级功能付费;而国外更贵,每月20-500美元的订阅费。

这也更侧面说明:国内付费用户还在培育阶段,国外更成熟。

图注:国内AI编程工具竞争格局

– 02 –

既然这个赛道这么卷,Anysphere为什么还能跑出来。它的身上,是不是具备一些特质?

铅笔道调研发现,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在AI写代码这件事上,它的产品更好用。

市面上大多数编程助手,仅能处理单文件或片段代码。而Anysphere不同,它利用算法能够解析代码库上下文,并预测使用者意图。在这个前提下,Anysphere不仅能生成代码,并且还能像一位资深工程师,理解开发者的逻辑与架构。

因此,这个赛道到底在卷什么,一个阶段性方向就是:在卷谁的产品更好用,即比拼产品力。

这也侧面说明了:虽然AI编程工具很卷,但依然处在竞争的浅水区,处在野蛮生长到成熟阶段的过渡期。

产品力不够的前提下,意味着行业还有大量用户的需求未被满足,意味着市场的钱还远远没有被赚够,意味着行业虽卷但真正的强者尚未出现:大并不意味着强,多并不意味着强。

国内竞争,更是如此,核心还是产品不好用。

铅笔道调研发现,国内产品往往有数个痛点:1、能写70%代码,但剩余30%出毛病;2、上下文失明症;3、只见局部,不见全局,不能理解框架,不能理解跨文件的调用关系。

那么好了,从目前的水平看,这些产品是在提高效率还是降低效率?写70%的代码简单,查30%代码的BUG更费劲。

所以,国内AI编程工具看似卷,其实阶段更早期,更有机会。毕竟国外的Anysphere,算是一个收入规模化的标杆;而在国内,一款规模化付费的产品都没有。

从披露的数据看,国内付费用户更愿意使用Cursor,约有超30%流量来自中国;而本土化的中国产品,谁都没有披露付费数据,多数在测试培育阶段。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图片源自AI.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铅笔道”(ID:pencilnews),作者:直八36氪经授权发布。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